古代文学作品选1第1次慢班讲课资料。 1、 重点文章《氓》: (1)分析诗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? 勤劳,善良,终于爱情,绝决。
(2)《氓》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? 答案:P9从:与诗经中其它弃妇诗不同……诗中女子形象由此显现出了性格深度。
2、 重点文章《晋楚城濮之战》: (1)战争描写特点? 答案:P36: 从:文章不仅生动的描述了战争的全部过程……表现出作为一位史家的深刻见解。 从:进入战争叙述时……同时也使鲁魏的盟友关系遭到瓦解。 从:祥于战争始末……这样写好处是可以突出此次战争的意义。
3、 重点文章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 (1)分析烛之武外交辞令的妙处? 答案:P40:提示(二)~提示(三)
4、 重点文章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 (1)分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思想价值? 答案:P58:提示(三)
5、 重点文章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 (1)作者是如何刻画冯谖这一人物形象的? 答案:P64:提示(三)
6、 重点文章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 (1)、孟子是如何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的? 答案:P88提示(二):从首先……这就需要谨痒序之教等一系列文治教化。 (2)、分析本文的论辩艺术? 答案:P88提示(三)。
对了,告诉大家,我的第四篇文章的题目没记太准。大家自己先看一下,如果有问题,告诉我,我下次上课的时候,再帮大家咨询。 古代文学作品选1第2次慢班讲课资料。 1、齐人有一妻一妾 重点:最后一句话。
2、逍遥游: (1)、注释1 (2)、第二大段的最后一句话所显示出来的一个成语。 (3)、提示1: <1>:庄子(约369~前286)……后世并称老庄。 <2>:庄子一书……摆脱生活牵累的倾向。 <3>:文章的基本特点。 <4>:思想核心:崇尚自然,摆脱束缚。 (4)、提示3: (5)、分析本文的艺术风格:答案在提示3。
1、 劝学: (1)、提示1:荀子的生平简历: (2)、重点:从《成相》……为汉赋体裁的渊源之一。(背诵) (3)、重点段落:1~2大段。
2、 五蠹: (1)、注释1:五蠹的解释。 (2)、提示1:<1>、韩非子此人的基本情况。<2>、韩非子文章的基本特征:从其文章……提示一结束。 (3)重点句子: <1>、P113成语守株待兔。 <2>、P114故事因于世,而备适于事。 <3>、P114第二段最后一行。
3、 离骚:(部分) (1)、注释1:离骚的几种解释。 (2)、提示1:从屈原……伟大的爱国诗人。 从屈原继承并发展……楚辞这一心诗体。 (3)、离骚的思想内容: (4)、离骚的艺术特点: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第3次慢班讲课资料 1、离骚: (1)、注释1:离骚的几种解释。 (2)、提示1:从屈原……伟大的爱国诗人。 从屈原继承并发展……楚辞这一心诗体。 (3)、离骚一词古来有多少种解释? 答案:提示1。 (4)、思考练习二: 答案:提示3 (5)、思考练习三? 答案:提示4 (6)、思考练习四? 答案:提示2 2、湘夫人: (1)、注释1: (2)、提示1: (3)、分析本诗所表现的情感内涵: 答案:提示2最后两句话。 (4)、分析本事的艺术特征: 这首诗用想象把神灵当作有人间情感的崇拜对象看待。 细腻,深沉,委婉,缠绵。 用环境景物烘托人们情感。 (5)、本诗的语言风格: 细腻深沉,语言滑稽,节奏舒缓。 3、谏逐客书: (1)、文章分析: 头一段用历史讲道理。 第二段用秦王自身行为谏逐客错误。 第三段从正面讲招贤纳士的重要性,进而引出逐客的错误。 重点:第二段和第三段,必须会翻译。 (2)、思考练习的第一题: 答案:提示3。 4、过秦论: (1)、什么叫过秦论: 过秦论批评秦王朝的过失,总结秦王朝失败的教训,给皇帝提供一个借鉴。 (2)、全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本文的结论。 (3)、思考1和思考2合起来是本文的写作特点: 答案: 用铺陈叙事代替议论,以铺陈叙事为主,从讲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。[Page] 提示3。 5、论贵粟书: (1)、关于作者,鲁迅先生有一句评语:西汉鸿文。 (2)、所谓贵粟,即重视粮食。 (3)、全文的最后两段为具体的措施。 (4)、思考练习1:答案:提示2。 思考练习2:答案:提示3。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四次慢班资料 1、 项羽本纪: (1)、提示1: A、 司马迁本人的一些情况。 B、 史记的基本情况。 (2)、项羽的人物形象: 项羽是楚国贵族后代,和秦有国仇家恨,年轻时失去贵族地位,后来参加反秦战争,成为西楚霸王。 项羽参加反秦战争为推翻秦做出贡献,司马迁是把他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来写的,他胸怀大志,才气过人,后来又很勇敢,在反秦战争中履历战功,在他身上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,即使在他失败的时候,这种力量也会显示出来,另外,他的性格具有刚强豪爽的一面,同时他也缺少头脑,粗俗,有勇无谋,优柔寡断,轻信别人,刚愎自用,同时还有高傲的一面,他爱面子,要的是尊严,缺少政治头脑,没有远见,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,他是站在复仇的角度上去反秦的,所以在推翻秦王朝以后,并没有进步的政治主张,同时,项羽有是一个破坏有余,建设不足的人,他不知道反省,知道灭亡时,仍然怨天尤人。 (3)、第四大段第一小段第二句话,所显示出来的一个成语:四面楚歌。 (4)、垓下之战分析: 垓下之战一段描写的是项羽的失败,这一段不是项羽最光彩的经历。在这一段中,司马迁仍然对项羽报有爱惜之情。突出项羽的英雄气概,同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象与的爱戴,同时对项羽一味的怨天尤人也给与充分的表现 这一段的分层分析: 第一层:在垓下被围丈中作歌,这一层主要是渲染一种悲剧氛围,表现出作者对项羽这个人物的怜惜之情。 第二层:东城之战项羽在临死前的表演。通过这一段再次表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,同时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失败不能自责,反而怨天尤人的悲剧人物性格。所以,这一段对项羽即爱惜又同情。同时通过被田父欺骗,也表现出了项羽不得民心。 第三层:乌江自刎是项羽一生中最悲惨,也最壮烈的一个场面。司马迁表现项羽的坦然,并把这种英雄气概同汉朝军队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,让项羽最后一次展现性格中光辉的一面,并最终完成了这个悲剧人物的描写。 (5)、全文最后一段的分析: 第一层:夸赞项羽由一个普通青年成为一个英雄人物。 第二层:批评项羽的错误。 第三层:写他灭亡时仍然不知道自责。 (6)、思考练习1: (7)、思考练习三: 注明:关于思考练习1,我的答案并不全面,所以没有打,如果有的同学记全了答案,希望能把答案发到网上来,咱们大家一起学习。 关于思考练习3,老师说,只要把垓下之战一段的分析答上就可以。 2、 报仁安书: (1)、两部分内容:第一部分发牢骚,抒悲愤。 第二部分内容写自己为什么要忍受奇耻大辱,讲自己的心愿,同时写出作者的人生观,创作观,以及史记的基本情况。 (2)、重点段落:P194(2)~(3)。 (3)、思考练习1:本文表达了怎样的生死观? 答案:司马迁以力求传名于后世,为了传明不必死结。为其生死观。 (生死观即人生观) (4)、思考练习3:发愤著书说,所谓发愤著书说即杰出的作品都是在发愤时著成的,目的是弘扬理想,抒发备份,实现人生目的。同时这样做还揭示了文学创作规律,极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在逆境中完成的。 3、苏武转: (1)、提示1:汉书的基本情况。 (2)、提示2:第一句话。 4、四愁诗: 思考练习: (1)、较早的七言诗。 (2)、提示三。 (3)、用对每人的追求象征追求理想。 5、刺世疾邪赋: (1) 成书于东汉末期。 (2)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: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只是利己而自组。[Page] (3) 第二段的第三句话: (4) 第三段的道数第三句话:批判当时的现实。 (5) 第三段的倒数第二句话:表明作者不愿和这种现实共存。 (6) 第三段的到数第一句话:表明了作者的信念,面对这种邪恶的势力宁可坚持正义而死,也不愿与他同流合污。 6、十五从军争: (1)、提示1:有关于乐府诗集的基本情况。 10、行行重行行: (1)、提示1: (2)、重点句子:除了最后两句意外。重点:有一些句子言出何处需要掌握。 (3)、注释1: 11、西北有高楼: (1)、重点句子:最后两句。 注明:这里所说的重点句子,带句号的算是一句。 7、陌上桑: (1)、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: 一个劳动妇女,美若天仙,他很坚贞,不屈从于太守的引诱,同时又很勇敢,在太守面前十分机制,他采用了夸夫的手段,使得太守自惨行愧,由于太守又畏惧她丈夫的权势,所以,太守从此对女主人公不敢再有半点非礼之处。
(2)、如何刻画女主人公的形象: <1>、外在美: 首先,通过别人的反映,刻画出女主人公的美丽。 其次,运用烘托的手法,从环境,到他的装束,一步一步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美貌 <2>、内在美: 通过嘲笑太守,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美。 <3>、通过作者在诗中运用的预言:铺陈叙事,淋漓尽致的动作描写。
9、孔雀东南飞: (1)、提示1: (2)、刘兰芝人物的分析: <1>、人物身份: 刘兰芝是一个劳动妇女,她貌美,有修养,很勤劳。 <2>、人物经历: 刘兰之遇到这样一个婆婆,被逼回家,又被逼改嫁,最后选择了死亡。 <3>、人物性格: A、对爱情的忠诚。 B、性格刚烈:a、他自己主动要求回家。 b、当其兄劝其改嫁时,刘兰芝始终不从,并最终选择了死。 <4>、由人物形象得出的结论: 由这个形象,反映出封建礼教的罪恶。同时寄托出追求婚姻自由的理想。 (3)、男主人公性格分析: <1>、忠于爱情。 <2>、性格软弱,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,他虽然终于爱情,也很明理,就是不敢正面对抗其母,最终选择了死亡。 (3)、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: <1>、通过人物自身言行去塑造。 <2>、用一些细节描写,例如铺陈叙事的手法等去描写人物。 (4)、思考练习1: <1>、通过人物自身言行去塑造。 <2>、用一些细节描写,例如铺陈叙事的手法等去描写人物。 <3>、提示三。 (5)、分析本事的艺术特点: <1>、通过人物自身言行去塑造。 <2>、用一些细节描写,例如铺陈叙事的手法等去描写人物。 <3>、提示三。 <4>、本诗还带有一些浪漫主义色彩。 古代文学作品选1第五次慢班资料 1、 迢迢牵牛星: (1) 文章基本内容: 通过天上的牛郎织女,表示人间的夫妻分离。 (2) 文章分析: A、前两句写星汉女。 B、下面两句写织女织布。 C、文章的最后两句通过是人的议论表明中心。 (3) 作品的艺术特点: <1>、构思巧妙。首先体现在取材,通过神话表现人间夫妇相思的痛苦,把现实情感和传说联系起来具有浪漫主义特征。在具体描写中表现出想象力,把神话形象和星辰以及人的特点相结合,刻画出了一个美丽多情,内心痛苦的织女形象。 <2>、提示2。 <3>、语言特点:A具有古诗十九首的共同特点,浅显易懂,语言通俗而且生动传神。B善于运用叠字,叠字用在诗句开头,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人物环境,抒发感情,非常生动准确,同时平仄相间,清浊相配,读起来朗朗上口,收到很好的音乐效果。
2、 观沧海: (1)、诗歌内容:描写大海的广阔,体现作者广阔的胸襟。 (2)、提示1:第一句话。
3、 龟虽寿: (1)、重点句子:老骥——壮心不已。
4、 短歌行: (1)、提示:1 (2)、思考练习2:提示3前四行+表达人生感慨对贤才的思念。
5、 饮马长城窟行:[Page] 提示1。
6、 登楼赋: (1)重点句子:第二段的倒数第二句。(有句号或问号的称之为一句) 第三段的前两句。 (2)提示1:文章背景。 (3)这篇赋的内容,以及文章三段的含义:提示2。 (4)文章的时代特点:作者通过眼前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,和自己的思乡,苦闷,感慨,怀才不遇,渴望国家太平等思想感情,表达出在动乱中人们流离失所,贤才报国无门,渴望国家太平,政治清明。 (5)文章的艺术特点:提示(三)+提示(四)+语言特征:通篇骚体,抒情性强,同时又大量运用对偶,句子两两重叠出现,在当时的赋里是一种新的迹象,反映了抒情赋向骈体赋发展的趋势。 7、 白马篇: 思考练习1:提示2第一段。 思考练习2:提示2第二段。
8、 赠白马: 思考练习2:提示3。
9、 洛神赋: 思考练习1:提示2。 思考练习2:提示3。
10、咏怀: 重点句子:最后两句。 古代文学作品选1第六次慢班资料 1、 与山巨源绝交书 (1)、重点句子: <1>、第一段最后三行。 <2>、第二段第一句。P298最后一行,以至这段结尾。 <3>、第四大段最后一行,一直到第300页的前三行。 (2)、思考练习三:提示3 <1>、第一点:从开头……充分显示+这篇作品讽刺性及强,对山涛可谓是冷嘲热讽。 <2>、文章善用……生动和形象。 <3>、此外……结束 (3)、思想内容:提示2 (4)、文章当中的七不堪和两不可重点记住。
2、 赠秀才入军: (1)、重点句子:第二行最后一句,第三行。 (2)、思考练习题:
3、 咏史: (1) 重点句子:第二行第一句。 (2) 提示2:全诗集中讽刺了…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。
4、 兰亭集序: (1)、重点句子:后之视今,亦由今之视昔,悲夫。 (2)、思考练习1:提示3。
5、 搜神记: (1) 作者干宝,东晋人 (2) 《搜神记》多记神怪灵异之事 (3) 《搜神记》是魏晋时期灵怪小说的代表作品。 (4) 提示3
6、 归田园居: (1)、本文的思想内容:提示2:从头…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 (2)、思考练习: 意义:提示2:从后半部分……的到了安顿。 特点:<1>、运用白描,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展开描写,很清新自然+提示2:这一部分……很好的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。
7、 饮酒: (1)、思考练习2: <1>、这首诗造境高妙。 <2>、语言纯朴……结尾+前面四句一问一答,如同口语。中间四句用很自然的语言写出田园生活的景物。特别是悠然见南山中的见,本来见字很普通,但作者却写出了不是由以望山+提示1只是无意中偶然相遇。最后两句巧妙的用庄子的文句表达了自己的精神境界语言纯朴自然,意蕴丰富,耐人寻味。
8、读山海经: 会翻译。
9、轨去来兮辞: (1) 重点句子: <1>、第二段第四行最后一句。 <2>、第二短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。 <3>、第四段。 (2)、思考练习1: 答案:提示2到数第七行:其中……这句话结束。 (3)、思考练习2: 答案:提示3。
10、桃花源记: (1)、本文内容:提示1 (2)、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和桃花源的意义: 提示2从它的意义开始节为两段。 (3)、写作特点:提示3。 古代文学作品选1第七次慢班资料
1、 登池上楼: (1)、提示1:第一段从开头……世称康乐公。 第二段
(2)、提示2:第一句话。
(3)、重点句子:池塘一句。翻译在P338提示3
2、 世说新语三则: (1)、提示2:从开头……精神风貌。
3、 拟行路难: (1)、重点句子:第一句。 (2)、提示1:从开头……女诗人。 拟行路难为代表作。 (3)、提示2:第一句话。
4、 芜城赋: (1)、文章分析: 第一段:芜城的地理位置。 第二段:芜城曾经十分繁华,统治者原想在这里长期建立统治,但没想到+第二段的最后一句。[Page] 第三段:眼前的荒凉。 第四段:总括全文直接抒情。 (2)、思考练习1: 答案:提示1。 (3)、思考练习2: 答案:提示2+提示3+作者写的是芜城,但却先写以前的繁华,再写后来的荒凉,用前后强烈的反差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。
5、 别赋: (1)、文章分析: 第一段:概括描写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离别。 第二段:总括走的人的伤感。 第三段:在家里人的悲伤。 第四段……第九段:写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离别。 最后一段:总括离别是社会上最难写的一种感情。 (2)、重点段落:最后两段,会翻译。
6、 北山移文: (1)、这篇文章是一篇声讨文章。
7、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: (1)、重点句子:第三句第四句。 (2)、提示1:第一句+后任……第一段结束。 (3)、提示2:第一句。
8、 拟咏怀: (1)、重点句子:最后一句。 (2)、提示1:第一句。
9、 哀江南赋序: (1)、文章分析: 第一段:写自己的生平,抒发有家不能回的心情。 第二段: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。 (2)、重点段落:第二段会翻译。 注明:一下文章全部用其页码代替。
10、P374 (1)、提示1:第二段第一句话。
11、P377 (1)、提示1:第一段。 (2)、重点句子:最后一句。
12、西州曲: 写作特点:1、善于景物和人物描写。 2、结合季节变化写爱情发展。 3、提示3第一句话。
13、木兰诗: 木兰形象分析: (1)、木兰替父从军是出于对父亲的爱怜,由此我们可以看出: <1.>、木兰的申明大意 <2>、提示2:我们看到一句。 <3>、提示2:更为可贵的是……女儿生活。 (2)、思考联系2:提示3+提示4 14、P389 (1)、重点句子:最后一句。 (2)、文章思想内容。
15、P391 (1)、重点句子:最后一句。 (2)、提示1:与王勃,杨炯,卢照邻以诗文齐名,称为“初唐四杰” (3)、文章基本内容。
16、P393 (1)、重点句子:第二段到数第二行:从喑呜……这一段结束。 第三段最后以行:从请看……天下。 (2)、文章基本内容。
17、P401 (1)、文章分析: 第一段:交待背景。 第二段:写滕王阁附近的景色。 第三段:由写景转入写情,先写宴会上的景色,然后写自己的怀才不遇。 第四段:淋漓尽致的书法自己的情感,虽然表达怀才不遇,但是对前途仍产充满信心。 (2)、重点句子: 第四段会翻译。 (3)、文章基本内容。
18、P410 (1)、重点句子: 最后一句。 (2)、文章基本内容。
19、P412 (1)、提示1。 (2)、文章基本内容。
20、P414 (1)、提示1:第二段。 (2)、文章基本内容。
21、P416 (1)、文章基本内容。
22、P418 (1)、提示1:与贺知章……吴中四士。 (2)、文章基本内容。 (3)、思考练习2:提示2+提示3
23、P423 (1)、写作特点: <1>、提示3:第二段。 <2>、这首诗运用比兴的手法。 <3>、语言浅显易懂,自然贴切,委婉含蓄。
24、P427 (1)、提示1:第二段。 (2)、重点句子:最后一句。
25、P429 (1)、重点句子:第二句,第三句。 (2)、提示1:世称王右丞,以及王昌龄诗文的特点。
26、P431 (1)、写作特点: <1>、诗中有画中间四句的景物描写有高有低,有远有近,构成了一副美妙的图画。 <2>此时写静全用白描,用笔简洁。 <3>用于生动+提示3从这两联……提示三结束。 古代文学作品选第八次讲课资料 1、 P439: 重点句子:2、3两句。 提示1:第一句话。
2、 P443: 提示1:第一段。
3、 P446: 文章分析: (1) 前六句为一层:蜀道神话般的产生过程并用这样的神话铺垫蜀道之难,之险。[Page] (2) 下面四句为一层:描写蜀道之高之险。 (3) 下面六句唯一层:描写山间的景色。 (4) 后面的为一层:展开论述。 思考练习2:答案:提示3第一段。 思考练习3:答案:提示3第二段。 思考练习4:答案:提示3第三段。 思考练习2~4合起来是一道题目: 简述本诗的艺术特点: 答案:思考练习2~4使它的三层。
4、 P450: 注释1第一句。
5、 P452: 重点句子:前两句。
6、 P456: 写作特点:思考练习1~3。
7、 P460: 艺术特点:提示2。
8、 P463: 重点句字: (1) 战士句。 (2) 最后一句。 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九次讲课资料 P471: 杜甫:现实诗人,被人们称之为诗史+P472其诗的显著特点……。 重点句子:会当句。
P476: 重点句子: (1) 穷年句。 (2) 况闻句。 (3) 朱门句。 思考练习4:
P483: 掌握:文中歌颂了哪些人。
P490: 重点句子:从菊句。
P498: 韩愈,古文运动的代表,属于韩孟诗派。
P501: 重点:注释2第一句话。
P503: 思考练习题:1-3答案在:提示2—4。其中:思考练习1和思考练习3又构成了本文的写作特点。
古代文学作品选第十次讲课资料
1、 P515: 思考练习1:答案:提示2。 思考练习2:答案:提示3。 写作特点:答案:提示4。
2、 P523: 思考练习1: 思考练习2:答案:提示3。
3、 P529、P536: 写作特点: 1、 善于叙事,同时又善于抒情。 2、 P540提示4。 3、 P540提示5。 重点句字: P529: (1)、天生句。 (2)、回眸句。 (3)、归来句……悠悠句。 (4)、排云句……忽闻句。 (5)、闻道句……玉容句。 (6)、在天句……天长句。
4、P545: 重点句子:中间几句写景的句子。
5、P547: 写作特点: 1、 提示2。 2、 借景抒情的描写手法。第二段借景抒情,第三段则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。 3、 提示3。
4、 P552:提示1:人物形象 本文写作特点: (1)、选择三件事:以事写人。 (2)、提示三:烘托。 (3)、提示三:叙事。 7、P559~P575: P562:背诵。 P563:背诵。 8、P580: 思考练习1: 答案: 前两段写秦朝的奢侈。 第三段写秦朝灭亡的原因。 第四段由秦讲六国,又由六国和秦讲到后代的统治者,告诫人们灭亡都是不施仁义造成的。最后告诫现实当中的统治者, 要吸取教训。 9、P584:背诵。 10、P589:背诵 11、P599:背诵。 12、P601:背诵。 第十二次讲课资料 1、P3:提示1;文章题材。
2、P13:第六段前两句。提示2,提示3。
3、P22:人物;第四段会翻译。
4、P38:人物。
5、P42:内容。
P51:一段中,悠然一句。
6、P56:邵公一段,读懂。
7、P61:主人公作了哪三件事。
8、P66:人物;P68:于是段。
9、P73:人物;曾皙的话。
P78:主张。
P82:主张。思考练习1:答案:提示2。
P92:思想内容;思考练习2:提示2;思考练习3:提示3。
P113:思想内容。
P143:什么是九歌?重点段落:第一段。
P150:到数二段会解释。
P155:最后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,写作特点。
P167:人物形象。
P200:思考练习1。
P201:人物形象。
P216:作者。
P219:所有的词句读懂。
P229:思考练习2:答案提示2。
P241:思考练习1。
P243:提示1。
P247:艺术特点。
P259:艺术特点。
P260:建安七子都有谁?
P263:背景资料。思想内容。前四句后四句的含义。
P266:三段思想感情。典故。思考练习1。
P276:诗歌形式。
P279:思考练习2
P287:思考练习2
P296:孤弘句。
P298:诗史特点。
P309:后四句。四言。
P310:最后四句。
P315:思考练习1。
P319:内容读懂。
P322:最后2句,内容
P324:前四句。
P326:最后三段懂内容。
P335:四言。
P337:前四句,后四句。[Page]
P341:三个故事内容。
P345:思想感情。
P347:地理位置。
P358:讽刺对象,运用手法。
P364:背景,前两句。
P366:思想,后两句会解释。
P368:重点段:日暮段。
P389:最后两句运用的典故。
P391:前两句。
P399:海内句。
P401:宴会序和兰亭序接近。
P410:最后两句。
P412:最后两句。
P416:和咏怀诗属于同一系列。
P423:最后四句含义。
P431:艺术特点:提示2+提示3。
P443:内容,结尾四句。
P446:背景,属于乐府旧题。
P450:怀才不遇。
P455:背景。
P460:艺术特点。
P463:最后两句表现主题。
P471:最后两句含义。
P477:诗史特点。
P487:女生句。
P490:提示1。
P496:作者。
P498:记游诗。
P503:人物以及每类人物作者的态度。
P508:人物以及背景。
P515:背景。
P529:感伤。
P536:背景。
P545:背景。
P552:哪几件事。思想感情。
P559:每句解释,全诗思乡。
P567:背景。
P581:思想感情,逐句解释。
P603:作者,人物,情节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